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患者就醫(yī),首先提及的問題就是這個醫(yī)院的設備怎么樣,之后就是到處打聽哪家醫(yī)院的設備好,設備先進。然后又會想,他們宣傳的設備真的那么好么?我就沒見過一個醫(yī)院說自己設備不好的,就是都是淘汰設備也都說得天花亂墜,云里霧里的,我們又不是專業(yè)出身,也不懂專業(yè)知識,說那么多又有誰能聽得懂?都說自己的設備好,究竟好在哪里呢?那么,怎么樣簡單的去分辨、甄別設備的好壞,進而更好地獲得準確的診斷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拿檢查消化系統(tǒng)疾病有著無可替代作用的胃鏡、腸鏡說起。首先,談起鏡子類的檢查設備,我們起初想到的就是清晰度怎么樣,這個清晰度類似于我們大眾手機的“像素”,你說你的像素好,夜晚成像效果好,宣傳的如何優(yōu)秀都不作數(shù),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廣告語說得好---別看廣告,看療效,實戰(zhàn)才是硬道理,說得如何高大上都不如拿出實際的拍照效果讓大家看一下,對比一下。
目前世界最著名的消化內鏡廠家分別是:日本的奧林巴斯、富士和賓得,他們被公認的不單是設備的質量和外觀,最主要的在成像方面有著國產內鏡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第一,成像清晰度優(yōu)勢,如果一種鏡子類檢查設備沒有一個很好的成像效果,任你怎么宣傳都是徒勞的,實際效果不好,微小的病變根本看不清,顯示不出來,還談什么診斷的準確性呢?第二,成像技術的處理,簡單點說,就類似于手機照相模式里面的“復古模式、小清新等”,而內鏡圖像為什么還需要進行處理呢?清楚的顯示出來病灶不就可以了么?一般情況下是這樣的,但是有些并砸的病變范圍、累及周圍黏膜的范圍有時候光靠直視下顯示出來分辨是很困難的,這個時候,鏡子本身的圖像處理功能的優(yōu)勢就顯現(xiàn)出來了,它可以根據(jù)不同組織的吸收、反射光能力的不同,針對不同的病變做一下光譜過濾或者加強,從而使病變組織凸顯出來,從而更容易辨別病變組織。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奧林巴斯消化內鏡的NBI功能(為奧林巴斯專利技術),它可以清楚的顯示病變組織的微小血管分布情況,而這種血管的分辨對診斷病變的良、惡性及分化程度的大致判斷至關重要,從而更好的為診斷、活檢部位的判定所服務,進而提高診斷的準確率,為患者相關疾病診斷治療保駕護航。第三,放大后成像。一般的微小病變光靠前面的兩處優(yōu)勢還是不夠的,因為太微小的病變無論單純的成像或者是成像技術的處理都無法看清病變的生物學組織形態(tài),那么,要是能夠把微小的病變放大而且還能不失真,這不就完美了么?是的,只要成像足夠清晰,分辨率葉足夠,想做到這點是完全可以的,但強調一下前提,必須成像技術要過關,試想一下,手機拍照不清晰你再去放大,想想能看清楚個什么東西呢?
基于以上這幾點對好的消化內鏡的大致介紹,您是不是對胃鏡、腸鏡設備的好壞有個大致的認識了呢? 消化內鏡對設備的要求程度還是比較高的,因為它的診斷首先就依賴于一個完美清晰的成像系統(tǒng),而單單這項成像技術,又是無比復雜深奧的,涉及到很多核心技術的開發(fā)和應用,所以目前很多國內的內鏡生產設備廠家都很難突破這個技術障礙,從而也就導致了再成像技術方面的欠缺,最終導致對疾病的診斷率方面的落后趨勢。
那么,我們不懂那么多專業(yè)知識和品牌知識怎么辦呢?設備的好壞我們也不能挨個去問,教大家一個最簡單、實用的方法---看圖像啊!想想,手機像素的好壞怎么去證明?對啊,胃石一樣的胃,拿不同設備去拍幾張“照片”不就OK了么?十分清晰的,不用醫(yī)生介紹,你自己就能看個大概了。模模糊糊的連醫(yī)生都看不清,又怎么能去談診斷呢?
希望以上個人經(jīng)驗和專業(yè)知識的分享能夠有力的幫助大家去甄選好的設備,從而為您的身體更好地提供一份安全保障。
(文章部分圖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醫(yī)院刪除)
微信掃碼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