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窒息目前仍然是導致新生兒死亡、腦癱、智力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2005年的統(tǒng)計數字表明,每年400萬新生兒死亡中約有100萬死于新生兒窒息,還有100萬以上的新生兒窒息之后引起腦癱、智力障礙或其它殘疾。然而,在這些新生兒當中,許多沒有進行正確的復蘇。大約10% 的新生兒需要一些幫助才能開始呼吸完成宮內到宮外環(huán)境的過度,少于1%的新生兒需要更強有力的復蘇手段才能存活。至少90%的新生兒毫無困難就能完成宮內到宮外環(huán)境的過度,她們開始自主和規(guī)律的呼吸及完成胎兒至新生兒循環(huán)模式的轉變需要少許幫助或無需幫助。
復蘇的ABC步驟是非常簡單的。要保證氣道開放和通暢,確保有呼吸,不論是自主還是輔助呼吸。確保有足夠氧合血的循環(huán)。
復蘇的ABC方案:
新生兒出生后快速評估:
足月嗎?有呼吸或哭聲嗎?肌張力好嗎?回答是,常規(guī)護理,保持體溫,清理氣道,擦干全身。
有一項為否,進入下一步初步復蘇
A(氣道)初步復蘇30秒左右完成:
保持體溫,擺正體位,清理氣道,擦干全身,給予刺激。
(一)、保持體溫:室溫26℃以上,將新生兒放在輻射熱源下輻射臺
足月兒32 ℃
早產兒34 ℃
(二)擺正體位:
將新生兒擺成“鼻吸氣位”以開放氣道
仰臥,頸部輕度仰伸,鼻吸氣位,使咽后壁、喉、氣管成直線(可在肩下放一折疊毛巾)。
(三)清理氣道:
1、無胎糞污染:
用吸引球或吸引管先口咽后鼻,清理分泌物,過度過深的吸引可能導致喉痙攣和迷走神經性的心動過緩和延長自主呼吸的開始。吸引時間<10秒,吸引器的負壓為100mmHg。
2、有胎糞污染但有活力的新生兒(有活力的定義:強有力的呼吸或哭聲響亮,肌張力好及心率>100次/分),不需氣管插管吸引胎糞,可用吸球或大孔吸管清理口腔和鼻腔。
3、有胎糞污染且無活力的新生兒需進行氣管插管吸引胎糞,當撤出導管時,吸引胎糞的時間不要超過3-5秒。當未發(fā)現胎糞時,不要重復操作,要進行復蘇。首次吸引胎糞后,如氣管內仍有胎糞影響正壓通氣,則要進行第二次吸引。然而,重復的插管可推遲進一步的復蘇。在進行第二次插管前檢查心率。如新生兒無明顯的心動過緩,可進行插管吸引。如心率減慢,可決定不再重復操作而進行正壓通氣。
(四)擦干全身
(五)給予刺激
用手拍打或手指彈患兒足底或摩擦患兒軀干、背部或四肢2次以誘發(fā)自主呼吸
為什么只刺激2次??
原發(fā)性呼吸暫停:當胎兒、新生兒開始缺氧,最初一段時期呼吸加快,繼而出現原發(fā)性呼吸暫停和心率下降,原發(fā)性呼吸暫停對觸覺刺激有反應,給氧后恢復呼吸。
繼發(fā)性呼吸暫停:如果缺氧持續(xù),引發(fā)繼發(fā)性呼吸暫停,伴心率和血壓下降,繼發(fā)性呼吸暫停不能被觸覺刺激逆轉,必須給予正壓人工呼吸。
喘息樣呼吸是無效的呼吸,需與呼吸暫停一樣進行復蘇。
喘息是在缺氧和缺血的情況下出現的一系列單次或幾次深的呼吸,表示患兒有嚴重的神經和呼吸抑制。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新生兒處于呼吸暫停的中間階段,由于窒息常常發(fā)生在分娩前或分娩過程中,因此,當出生時很難確定新生兒已經有缺氧和(或)循環(huán)損害多長時間。體格檢查不能使你區(qū)分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呼吸暫停。而對刺激的呼吸反應能幫助你估計缺氧開始的時間。如刺激后立即開始呼吸,是處于原發(fā)性呼吸暫停,如刺激后仍無呼吸,則處于繼發(fā)性呼吸暫停,必須開始呼吸支持。拍打或輕彈足底1-2次或摩擦背部1-2次就足夠了。對于沒有呼吸的新生兒持續(xù)應用觸覺刺激會浪費寶貴的時間。
摸臍動脈或聽診器聽心率數 6秒新生兒的心跳乘以10。
初步復蘇后心率、呼吸正常,僅有紫紺,不再評估膚色及常壓給氧,理由:研究證明新生兒由宮內到宮外的正常轉變血氧飽和度由大約60%(正常宮內狀態(tài))增加到90%以上(最終轉變?yōu)榻】敌律鷥旱暮粑鼱顟B(tài)),需要數分鐘的時間。因此新生兒出生后的頭幾分鐘可以有輕微的紫紺,會自行緩解,不必吸氧2010年指南不再評估膚色,如有條件連接脈搏氧飽和度儀,進行氧飽和度監(jiān)測如有呼吸困難或持續(xù)中心性紫紺,則清理氣道,進行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常壓給氧或CPAP通氣。
A結束后評價呼吸、心率
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
是,進入常規(guī)護理。
否,進入B(呼吸)復蘇
呼吸暫?;虼雍粑?,心率<100次/分,同樣需要B(呼吸)復蘇。
B復蘇(正壓通氣)30秒左右完成:
(一)正壓人工通氣準備工作:
1、選擇適當大小的面罩
2、確認氣道通暢。進行正壓通氣時要保證面罩與新生兒面部密閉,通氣時要反復檢查面罩和新生兒頭的位置,以保證位置始終正確。
3、氧源的準備:
2010年美國新生兒復蘇指南推薦足月兒復蘇用空氣(21%氧濃度),如果復蘇開始用空氣,胸外按壓時氧濃度應當加到100%,早產兒容易受到高氧損傷,不能用100%氧復蘇,早產兒肺發(fā)育不成熟,研究證明空氣復蘇也不適合早產兒
氧濃度在空氣和100%氧之間(建議濃度為30%-40%之間)當氧飽和度超過95%時,停止用氧。
一般情況氧濃度的估測:
復蘇囊后不接氧源,不接儲氧袋即為空氣
復蘇囊后接氧源,不接儲氧袋即為40%氧濃度
復蘇囊后接氧源,接儲氧袋即為100%氧濃度
4、正壓通氣時壓力:
吸氣峰壓的監(jiān)護可以幫助供給肺恒定的膨脹壓,避免不必要的高壓,早產兒吸氣峰壓20cmH2O可以有效,某些足月兒需要30cmH2O,如果無監(jiān)護壓力,則最小的吸氣峰壓應當以達到使胸壁運動和心率增加為標準,如果沒有獲得心率和胸廓運動的迅速改善,要矯正通氣。早產兒應用正壓通氣時應保持呼氣末正壓(PEEP4-6cmH2O)以增加功能殘氣量,改善肺順應性,對抗肺損傷。
5、矯正通氣步驟(MRSOPA)
在正壓通氣5次呼吸沒有有效通氣的表現(心率仍<100次/分),開始矯正通氣步驟(MRSOP)
矯正通氣步驟 操作
M 調整面罩 確定面罩與面部封閉良好
R 重新擺正體位 將頭調整到“鼻吸氣”體位
S 吸引口鼻 檢查并吸引口鼻分泌物
O 輕微張口 口腔輕微張開,下頜略向前抬
P 增加壓力 每次呼吸逐漸增加壓力直到每次呼
吸都能看到胸廓運動或聽到呼吸音
A 改變氣道 考慮氣管插管
持續(xù)正壓人工通氣超過2分鐘需注意胃脹氣。
B結束后評價呼吸、心率。
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
是,停止正壓通氣
否,進入C復蘇(循環(huán))
心率繼續(xù)下降,<60次/分,同時胸外按壓
心率>60次/分但<100次/分,繼續(xù)進行正壓通氣,直到新生兒得到穩(wěn)定的改善。
如繼續(xù)通氣,至少每30秒再評估新生兒的呼吸、心率和氧飽和度。如持續(xù)心率>60次/分但<100次/分,確保有效的通氣,考慮其他并發(fā)癥的可能,如氣胸、低血容量等。
經過30秒有效的正壓通氣,心率仍低于60次/分,在進行正壓通氣的同時,進行胸外按壓,為保證與胸外按壓有效配合,可進行氣管插管正壓通氣。當開始胸外按壓時給氧濃度增加至100%。
C復蘇(循環(huán))45-60秒左右完成
壓迫脊柱上方的心臟,增加胸腔內的壓力,使血液循環(huán)至重要器官。
1、方法:分為拇指法及雙指法。
2、位置:兩乳頭連線和劍突之間,避開劍突。
3、深度:按壓的深度為胸廓前后徑的1/3。
4、按壓時間:胸外按壓應繼續(xù)45秒或更長。因此,在建立了協(xié)調的胸外,按壓和人工通氣后,要至少45-60秒后才能夠短時間停下來測定心率。下壓的持續(xù)時間應稍短于放松的時間,拇指或雙指尖始終不得離開胸骨壓迫區(qū)。
5、比率:2010年指南仍推薦復蘇時胸外按壓與人工通氣的比率3:1,因通氣障礙幾乎總是首要的原因。如果已知心跳停止是由心臟原因引起,可考慮胸外按壓與人工通氣的較高的比率(15:2)。
一個周期包括3次按壓和1次通氣,歷時2秒,每分鐘呼吸頻率30次,按壓頻率90次,這相當于每分鐘有120個“動作”。
復蘇過程中要邊復蘇邊評估:正壓通氣是否充分,是否給氧,按壓深度,配合是否默契,隨時糾正。
C結束后評價心率、呼吸。
有自主呼吸,心率>60次/分。
是,停止胸外按壓,繼續(xù)正壓通氣
否,進入D(藥物)復蘇
D復蘇(藥物)
腎上腺素,擴容
如果充分的正壓通氣和胸外按壓后心率仍<60次/分,在正壓通氣和胸外按壓同時使用
腎上腺素
首選臍靜脈給藥1:10000溶液,0.1-0.3ml/kg,通過導管靜脈給藥,用0.5-1.0ml鹽水沖洗,確保藥物到達血液。在靜脈途徑未建立前可氣管導管內給藥,但劑量加大1:10000溶液,0.5-1.0ml/kg,因氣管導管內給較大劑量,故進入氣管導管內的液量相對較大,給藥后給幾次正壓通氣使藥物分布到整個肺利于吸收。首劑應用心率未增加至60次/分,可每隔3-5分鐘可重復注入相同劑量。如開始應用小劑量,應考慮增加劑量直到最大劑量。重復應用腎上腺素應確保良好的氣體交換和胸外按壓。
注入腎上腺素后1分鐘檢測新生兒心率(如氣管內給藥需更長時間)盡量減少中斷胸外按壓來評估心率。
擴容指征
新生兒對復蘇無反應,并呈現休克體征:膚色蒼白,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遲或脈搏弱,持續(xù)心率慢,有失血史。
推薦溶液:生理鹽水,推薦劑量:10ml/kg,推薦途徑:臍靜脈,推薦準備工作:用大的注射器吸入準確的劑量,推薦速度:5分鐘以上(快速擴容可能導致顱內出血)
擴容有效的指征:心率增加,脈搏有力,蒼白改善,血壓增加。
如低血容量持續(xù),可重復擴容劑量10ml/kg
缺乏急性失血病史或間接證據的情況下,復蘇不應常規(guī)給予擴容劑。新生兒快速擴容可導致顱內出血,尤其是早產兒。擴容速度無臨床實驗確定,5分鐘是適宜的。對因低氧所致的心肌功能減低的新生兒,給予大容量負荷能減低心排出量和進一步加重新生兒病情。
納洛酮適應癥
1、正壓人工呼吸使心率和膚色恢復正常后出現嚴重呼吸抑制。
2、母親在分娩前4小時以內應用麻醉劑、鎮(zhèn)痛劑歷史。
首選靜脈,可肌注,不推薦氣管內給藥。
推薦劑量為:0.1mg/kg
新生兒復蘇指南和新教材不推薦在復蘇現場使用碳酸氫鈉。通氣不充分的情況下不可使用。速度過快可導致早產兒腦室內出血。
新生兒復蘇后要密切監(jiān)護和管理如下問題
缺氧缺血性腦病 液體管理
肺動脈高壓 驚厥和呼吸暫停
肺的并發(fā)癥 低血糖
代謝性酸中毒 喂養(yǎng)問題
低血壓 體溫管理
復蘇成功的新生兒不能認為是正常的新生兒,在生命體征恢復后仍有再惡化的可能,一旦足夠的通氣循環(huán)建立,應給以密切監(jiān)護和護理。
繼續(xù)監(jiān)測氧飽和度、心率、血壓。行相關實驗室檢查,有條件可做血氣。
編輯:guest
(文章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醫(yī)院刪除)
微信掃碼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