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問題現在已經成為所有人關注的首要問題,每個人都認識到健康的重要,如果沒有健康,我們的一切都無從談起。資料表明,人體健康與人體內微量元素的含量密切相關,如果微量元素缺乏、過量或比例失調,就會引起人體一系列的生理和病理反應,影響人體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嚴重時會引起疾病發(fā)生。據調查,我國兒童微量元素的攝入狀況不容樂觀。兒童時期微量元素的缺乏可以導致生長發(fā)育遲緩、免疫功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作為一名兒科醫(yī)生,應該向家長全面介紹微量元素的知識,從而使家長積極進行微量元素測定,全面了解兒童體內微量元素含量狀況,更好的做好營養(yǎng)及保健指導。
鈣:鈣缺乏引起兒童軟骨病、生長緩慢、O型腿等。鈣是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鈣在維持肌肉神經興奮、血凝過程,酶的激活中起重要作用。兒童缺鈣可導致兒童佝僂、生長停滯、骨軟化癥等。兒童處于生長發(fā)育快速期,膳食結構不合理或兒童偏食、挑食可導致缺鈣。因此,在學齡前期對兒童進行合理的補鈣是非常必要的。在補鈣的同時,我們也要告訴家長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有促進鈣吸收的作用。有資料表明,維生素D不僅能促進鈣吸收,還能促進兒童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并能增加兒童免疫力。
鐵:鐵是構成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細胞色素的主要成份,缺鐵可導致貧血,嬰幼兒發(fā)生率達52.9%,農村兒童甚至高達73.7%。幼兒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主要是鐵補充不足,缺鐵的后果使血紅蛋白合成降低,引起缺鐵性貧血。鐵參與構成血紅蛋白,運輸和儲存氧。由于鐵是制造血紅蛋白的原料,不足可使血紅蛋白合成量減少,嬰幼兒由于生長發(fā)育迅速,如果嬰幼兒輔食添加不足,就會導致鐵供應不足。兒童缺鐵可引起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從而影響生長發(fā)育。
鋅:鋅是“智能元素”,也是人體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小兒缺鋅的主要表現為食欲差、生長發(fā)育緩慢、免疫功能降低。鋅分布于人體所有組織、器官,是含量僅次于鐵的微量元素,參與體內200多種酶的組成,也是DNA和RNA核糖體穩(wěn)定所必須的物質。兒童缺鋅可引起食欲降低,可以影響免疫功能,引起免疫力下降,影響生長和發(fā)育,還可以影響兒童的視力和記憶力。對缺鋅的兒童應該積極查找原因,定期檢測,家長盡量補充含鋅較高的食物如牛肉、豬肝、牡蠣等。鋅對兒童的生長發(fā)育關系重大,兒童的智力發(fā)育也與鋅有關。體內缺鋅的兒童可引起味覺、嗅覺減退或喪失,因此食欲不佳,味覺不靈敏,身高和體重都比不上不缺鋅的兒童。據調查結果,學習成績優(yōu)良的學生,其鋅、銅含量高于學習差的學生。
銅:銅是維持正常生血功能的元素之一,缺銅可影響血紅蛋白合成。缺銅使骨骼、血管和皮膚不能維持正常。銅可保護中樞神經系統(tǒng)健康,保持毛發(fā)色素和結構的正常。國外曾有報道:機體內銅總量減少,可減弱免疫機制,降低抗病能力,助長細菌感染,從某種意義上說,微量元素比維生素對機體更需要。銅缺乏可以導致長期反復感染時由于微量元素在體內重新分布,同時腸道吸收減少而腎臟排泄增加,最終可導致血清微量元素降低。銅主要參與造血及酶的合成,兒童缺銅也可導致貧血、發(fā)育遲緩等。
鎂:鎂是維持機體代謝的重要微量元素,是機體代謝的重要催化劑,幾乎參與人體的所有新陳代謝過程,對維護心、腦功能至關重要。兒童缺鎂能引起蛋白質合成系統(tǒng)的停滯,荷爾蒙分泌的減退,消化系統(tǒng)機能異常,腦神經系統(tǒng)障礙等,獲得鎂的最好辦法是多吃綠色蔬菜、胡蘿卜、面粉等,常喝硬水。鎂能激活多種酶,兒童缺鎂容易感到疲勞,免疫力下降。
鉛:是一種具有神經毒性的重金屬元素,主要由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吸收,隨血流分布到全身各組織和器官,無任何生理功用,鉛在體內易與蛋白質的巰基結合,可抑制巰基的酶,對血紅素代謝有影響,而出現溶血、貧血、電彩紅細胞增多等現象。可使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的正常功能紊亂,引起一系列神經系統(tǒng)癥狀。主要累及神經、血液、造血、消化、泌尿和心血管系統(tǒng)。
總之,微量元素在人體中起的重要作用越來越被認識和重視,其缺乏對兒童的生長發(fā)育影響尤為重要,微量元素檢測對指導營養(yǎng)、預防疾病發(fā)生起著重要的作用。
編輯:谷亞波
(文章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醫(yī)院刪除)
微信掃碼預約